态度决定一切
你的态度决定了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它将决定你与学生们说话的方式、课堂活动的形式以及你布置给他们的任务,还包括你会花多少时间与学生建立联系纽带,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各种事情。你的态度会通过你走路的方式、讲话的形式和你的穿着打扮流露出来,特别是当你在走廊上遇到学生或者是在课堂上进行课程介绍的时候。
而在行为管理方面,你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它决定了你是否需要使用那些不大管用的“反应工具盒”(包括情绪爆发、威胁、责备、丧气的评论和越界的惩戒等),或者是很管用的“反应工具盒”,其中包含更多的支持、关注,以及建立在关心基础上的解决方案。你根本没有必要像一个科学家确定最佳方案那样,猜测哪种办法是学生更喜爱的、更乐于接受的。
告诉小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上”应该是一种老掉牙的套路了,当他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而左顾右盼时,如果你一味地跟他强调他开小差的原因的话,通常不会收到任何效果,至少肯定不会维持太久。也许当你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会低下头把目光收回书本上,可一旦你转过身去,他很可能就已经在书桌上开始刻写他的名字了。除非潜在的问题凸显出来,漫不经心的乱写乱画显然比你布置给他的任务要有趣得多。
如果你面对着一些学生对你开始上课的要求不管不顾,旁若无人地继续交谈,其实他们是对放在他们面前的任务完全不感兴趣,或者是他们根本就已经缺了两天的课。因此在你想要再次试图阻止这种现象发生之前,你最好能够找到这件事发生的真实原因。
这里有几种可能性可以加以考虑:
●学生们左顾右盼或者是表现得很愚蠢,也许仅仅是因为想引起大家的注意。
●逃避写作业的学生总是有挫败感,可能是因为作业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他们感觉已经远远落后。
●学生们有时怒气冲冲或者据理力争,也许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总是被挑剔,认为周围的人密切关注自己,反而使他产生了要做一些“错误的”事情的逆反心理。
当然,上面列举的这么多每天发生在教室里的“行为不当事故”,形成原因仅是我们的推断。单是学生不能够尽快就座上课这件事,就能找到各种各样的解释: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同学的欺凌、担心作业和其他老师发生过冲突或者是对上课的时间点没有明确的理解;等等。这是可能的理由,显然还不能代表全部的可能性。但有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每一种我们亲眼所见的行为背后,至少隐藏着一个真实的原因,而不仅仅是明目张胆的敌对态度。了解并牢记这条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改变我们对待学生的态度,从而决定我们在处理已经发生了的行为时可能采取的计划和策略。
高效课堂管理的准备工作
有的时候,当你在教室里讲课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教室里正在传递小纸条,或者忽略了有的物品被偷了或者被损坏了,或是没有发现有谁已经在言语上表达不满情绪。你的眼睛不可能在同一时刻看到所有的景象,因此一些偶然事件没有被及时发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某位学生每次都因传小纸条而开小差,用一种侮辱性的称呼叫某个人,在书桌上涂鸦或者乱划你的公文包时,你的视而不见就是纵容他再一次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老师们总是会反反复复地因为学生们上学“忘记”带笔、迟到或者是扰乱课堂秩序等事情感到挫败呢?那是因为我们给予了学生们一个错误的暗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这样做,就算把他们请出教室,效果也是一样的。其他目击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严重的后果,很有可能认为他们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警惕性的缺乏会造成整个教学环境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而一旦这样的苗头在你的班级当中出现,那么这样的不当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你也会越来越难清除它们。唯一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办法,就是要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且要尽可能地抓住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当问题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总是要容易解决一些,一旦它根基牢固之后再来处理就不那么容易了。
如何在实际中操作呢?好的,如果你看到两位学生开始拌嘴,给他们一个警告,或者是把他们俩分开,越快越好;如果一名学生看上去很紧张,给他提供一些帮助,越快越好;如果一名学生开始频频打哈欠或者是因为完成了课堂作业而坐不住了的时候,可以将练习的难度提高一些或者是让他做一些别的事情,越快越好!要对这些警示信号倍加注意,在它们升级之前一定要采取措施。每次和那些“制度破坏者”们较量(甚至包括那些你不愿意去面对的,容易引起学生更激烈的报复行为),要保证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关注点无所不在。要不停地四处走动,一边在教室的四个角落之间来回走动,一边讲课,把每张桌子都绕一遍,说话的时候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听到,让他们知道这是你的房间,而你就像脑后长了眼睛一样,可以对任何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我曾经观察过,那些整节课都待在教室前面的老师,他们上课有多困难。只是简单地在教室里多多走动,走到教室后头提醒某些小组,或者花一点工夫为他们提供友好的帮助,或者是检查一些你平常总想回避的那些学生的作业,你会惊讶地发现,整个教室氛围改变了。一旦你表现出来这间教室只有你说了算,你会很快地发现带有破坏性的行为明显减少。
作者:罗博·普莱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